認識循環經濟 (上) – 簡介
2020-03-03

認識循環經濟 (上) – 簡介

【撰文/高志全】

人們長久以來習慣的線性消費/經濟模式(開採、製造、使用、廢棄)造成了許多資源耗損與污染的生成(例如:碳排放) 。科學界長期以來的數據更進一步證明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正是由於這樣的線性模式使得自然界承載了超額的負荷。因此,為達到人類永續發展,我們需要一個創新的思維跟模式使得資源能於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環使用  - 循環經濟提供了一個達成此目標的途徑。

台灣天然資源缺乏,許多原料都仰賴國外進口,加工成高價值產品銷售。經由循環經濟的實踐,能使原料自地循環不息促進其成本與能源使用降低,進而提升台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循環經濟已成為一個世界的趨勢與共識,台灣也不落人後地加入此潮流;將循環經濟視為國家轉型關鍵策略之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環境永續與保護貢獻一份心力。然而,在此潮流中, 您對循環經濟認識有多少呢?它是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延伸與另類解讀版?是一種經濟思維?是一種環境保護意識?在此系列文章將介紹循環經濟,與其相關的國內外案例。

什麼是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一種經濟與環境永續共生的思維,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永續與社會責任,最終達成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目標。一般人可能直觀地認為循環經濟是用循環推動經濟(即做環保為主,經濟營利為輔),其實相反,它是用經濟推動循環 一種比較偏近經濟的思維。其宗旨視廢棄物為原料,不斷地循環使用於整個工業/生物鍊中。被尊稱為永續工業之父的建築師兼經濟學家,Walter Stahel 教授曾說”Circular economy is about economy and profit maximisation.” [1] 意即循環經濟是將資源做經濟與利潤效益最大化。在循環經濟中,越小越簡單的循環路徑,產品價值保存 (即經濟與能資源效益)越大。 換句話說,東西壞時應先修理繼續使用,而非丟棄/回收購買新品。再者,循環經濟主張產品的使用權,非所有權,與產品即是服務 (product as a service)”的商業模式,因而材料能系統性地在此經濟體系中循環使用。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與麥肯錫顧問公司於2012年發表的報告 邁向循環經濟: 第一卷” [2]是首次指出在資源循環中的經濟價值與商業契機。其發表的循環經濟系統圖,俗稱蝴蝶圖(圖一),將資源循環的概念總結並整合出一個有形的體系。此圖可用來指引企業於此經濟體系下的定位且幫助與其供應鏈共同找尋從線性轉型成循環經濟的契機,發展創新的商業模式,另一方面,提供系統經濟研究發展的新方向。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用蝴蝶圖來介紹循環經濟包含哪些循環途徑及其定義與相關的案例。

 

循環經濟系統圖

圖一循環經濟系統圖 (來源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3] 改編自威廉.麥唐諾 (William McDonough) 與麥克.布朗嘉 (Michael Braungart) "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

 

 

參考文獻

1.      Schools of Thought,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詳細內容連結, visited on 29th, January, 2020

2.      Towards the Circular Economy Vol. 1: Economic and Business Rationale for an Accelerated Transition,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2012, 詳細內容連結

3.      Towards a circular economy: Business rationale for an accelerated transition, Executive Summary Report,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2015, 詳細內容連結

本站由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委辦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產業服務中心 製作